
文:曾柯權 蟻璐雅 陳紀中
揮別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名篇的珠海萬山群島海域,羊城晚報《大美嶺南》第34站走進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——汕頭南澳。在這裡,海上絲路文明令人著迷。基於特殊的地理環境,南澳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風光,也有著深邃的歷史意蘊。島上的居民世代以耕海為生,在大海的聚寶盆裡收穫著豐沛的饋贈。

南澳,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,總面積113.8平方公里,坐落于廣東、福建、台灣三省交界的海面上,是高雄、廈門、香港三大港口中心。

藍天白雲間,南澳猶如臥在海上的明珠

山海之間

海景令人著迷
11.08公里的南澳大橋穿越海面,架起南澳發展的新起點。在南澳島上,68公里的環島公路如玉帶環繞,被譽為「廣東最美旅遊公路」。蜿蜒于山海之間,將藍色的大海與綠色的海島無縫串聯。白色的海浪與綠色的枝葉交相輝映,成為天然的氧吧。環島路下的海濱棧道,讓遊客融進優美的自然生態。

南澳大橋橫跨海面

山、海、樓交相輝映
南澳旅遊資源具有海、史、山、廟立體交叉的特色,金銀島、青澳灣、國家級海洋公園、海島國家森林公園等眾多景區一直備受青睞。擁有廣東南澎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「國際候鳥天堂」——廣東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,以及「中國最美麗海岸線」「廣東省旅遊強縣」「廣東省濱海旅遊示範景區」「省級旅遊度假區」「廣東省濱海旅遊產業園區」「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」「廣東十大美麗海島」等稱號。

廣東十大美麗群島

九尖山風景台眺望大海遠方

俯瞰風光
基於特殊的地理環境,南澳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風光,也有著深邃的歷史意蘊。八千年前,象山細小石器新石器早期遺址留下先民活動的足跡,成為粵東地區最早人類活動之地;東坑仔商周文化遺址的發現是先民海上絲綢之路探索之端。

大美南澳

得天獨厚的風光
舊時南澳被譽為「潮汕屏障、粵閩咽喉」。明清兩朝有鄭成功、戚繼光、施琅、劉永福等名人抗侵御倭、保土捍疆的歷史,明、清兩代201任總兵、副總兵,共同守望這片海域。島上文物古跡達60多處,總兵府、宋井、雄鎮關、古城墻,無不展現著這座海上要塞的綿綿歷史。在歷史長河中,主要形成了海絲文化、海防軍事文化、宗教文化、民俗節慶文化、海洋文化等多種類型的文化形態。


南澳總兵府
南澳近海海域水質優良,有魚、蝦、蟹、貝、藻、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資源,共1361種。主島岸線長達94.3公里,擁有海灣66處。島上的居民世代以耕海為生,在大海的聚寶盆裡收穫著豐沛的饋贈。他們用新鮮優質的時令海鮮款待四方遊客,傳遞了海島的淳樸民風和熱情的待客之道。

小鎮雕塑

島上居民世代以耕海為生
在南澳的山海之間,還有奇特的自然饋贈。位於青澳灣北回歸廣場的自然之門,是我國建成的第11座北回歸線標誌塔。

自然之門

自然之門,是我國建成的第11座北回歸線標誌塔
地處台灣海峽喇叭口的位置,也為南澳提供了極其豐富的風力資源。果老山上直指長空的翅膀,是亞洲第一大海島風電場。世界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示範工程,160千伏機械式高壓直流斷路器以及160千伏超導直流限流器示範工程,搭建了風能發電新天地。

風能發電
南澳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,南澳一號的發現見證了南澳曾為重要港口的史實。在這裡,海上絲路文明令人著迷。當嶺南的第一縷陽光緩緩照耀在青澳灣,200多萬平方米的優質海灘便穿上了一層金色的輕紗,「東方夏威夷」的美譽便在遊人心中浮現。

動感南澳

海灘風光
隨著南澳開發建設的不斷推進,島上各種旅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。遊客數量屢創新高,在這片優美、惬意的海島上盡享美好時光。南澳正朝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破浪前行。

海上遊玩

南澳正朝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破浪前行。
本文轉載自羊城晚報・羊城派微信公眾號,獲羊城晚報・羊城派授權轉載。
圖:羊城晚報・羊城派微信公眾號
更多推薦文章





















